菜品质量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几个知识点合集 四十四-医学启明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几个知识点合集 四十四-医学启明

今天放个大招
话不多说
开始正文
一 疾病的传遍与转归
(一)定义:疾病的发展演变趋势和规律。既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潜移默化造句。具体分为传遍与转归两种形式。
1 传变:传是疾病的发展趋势,变是病情的变化。具体来说,传变可以由局部到全身,单一到复杂安敏捷。
2 转归:指变化状态和结局,既正邪之间的消长变化。具体可以体现在如下几点:
(1)正胜邪退:好转或痊愈
(2)邪胜正衰:恶化
(3)正虚邪恋,邪祛正不复:急性转慢性或遗留后遗症
(二)影响因数
1 外因:时令气候如烟吉他谱,地域环境,病毒邪气等
2 内因:体质,禀赋,精神等
(三)形式
1 传变的形式
(1)病位传变
1)表里传变: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三焦传遍
2)内伤杂病传变:经络传变,经络与脏腑传变,脏腑传变。其中脏腑传变包括: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
3)形脏内外传变
(2)病性转变:
1)寒热转变:寒化热,热化寒
2)虚实转变:由实转虚,由虚转实
2 疾病转归形式
(1)痊愈
(2)减轻
(3)缠绵
(4)后遗
(5)复发
(6)死亡
二 预防原则
(一)未病先防
1 提高正气能力
2 防止病毒侵袭
(二)既病防变
1 早期诊治
2 防气传变
(1)截断穿病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三 治则治法
(一)治则与治法的区别与联系
1 治则:治病的原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吃喝闪2,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三因制宜
2 治法:治疗的方法。内治外治等等。
(二)基本治则
1 治病求本
(1)"本"是什么?
1)阴阳规律
2)疾病本质
3)主要矛盾
(2)正治: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东方油气网,虚则补之,实者泻之。这里要注意者几个点:热者寒之的"热"指的是热性的金慧珍病,"寒"是寒性的药;寒者热之与之同意,寒病用热药康健吉顺。虚则补之的,"虚"指虚症,"补"指补益药,既虚症用补易类药;实则泻之,既实症用泻下的药。
(3)反治:顺着表象而治。
1)热因热用:热症用热药。其热为假热,多见于阴寒内盛或格阳症,既真寒假热。
2)寒因寒用:寒病用寒药放浪息子。其寒为假寒,多见于里热极盛或格阴症,既真热假寒。
3)塞因塞用:用补益功效的药物治疗闭塞不同的症状。多见于真虚假实。
4)通因通用:用通利功效的药物治疗通泻下利的症状。多件于真实假虚。
(4)治标:急则治标。标,既表象。
(5)治本:缓则治本。本,既根本。
(6)标本同治:标病与本病皆重时,标本同治。
2 扶正祛邪
(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
1)扶正:多为补虚的治疗方法。
2)祛邪:多为泻实的治疗方法。
(2)具体用法:
1)单独运用:
扶正用于正气不足,邪气不盛的疾病。
祛邪用于邪实为主李树浩,正气不虚的疾病。
2)扶正与祛邪相兼:
扶正兼祛邪:正虚为主潮流英语,邪盛次之的疾病。
祛邪兼扶正:邪盛为主,正虚次之的疾病。
3)扶正与祛邪的先后运用:
先扶正后去邪:用于正虚邪实,正气虚损太过。
先祛邪后扶正:用于邪盛正虚,邪盛急需攻邪。
3 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
1)阴阳偏盛者
阴盛:寒者热之
阳盛:热者寒之
2)阴阳互损:一方的的偏盛导致另一方的偏衰。菜品质量扶正与祛邪相兼。
3)阴阳格拒:
真热假寒(阳盛格阴):寒因寒用。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热因热用。
(2)补其不足:
阴病治阳:阳虚不制阴,导致阴盛(阳虚则寒)为虚寒症:补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阳病治阴:阴虚不制阳,导致阳盛(阴虚则热)为虚热症:补阴(状水之主,以制阳光)
阴中求阳:阳偏衰,抚阳中佐滋阴的药,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阳中求阴:阴偏衰,滋阴中佐助阳的药班禅东行,阳中求阴。(阴得阳助则泉源不竭)
阴阳双补:阴阳两虚,阴阳双补,依据其虚损不同金如贞,有所偏补。
4 调理气血
(1)调气
气虚则补:虚症。
调理气机:气机紊乱。
(2)理血
血虚则补:血虚。
调理气血运行:血行手困。
5 调理脏腑
(1)补母泻子(回忆五行与五脏六腑: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胆小胃大膀)
虚则补其木母,实则泻其子。姜正阳
(2)表里互治:
脏病治腑
腑病治脏
脏腑同治
(3)虚实不泻:
虚则补脏
实则泻腑
(4)五脏论治形体官窍
回忆五脏与形体官窍关系:
肝心脾肺肾
筋脉肉皮骨
目舌口鼻耳
6 调摄精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7 三因制宜
(1)因时
(2)因地
(3)因人
四 养生
(一)概率:保养生命。
(二)原则:
1 顺应自然
2 形神兼备
3 保精护肾
4 调养脾胃
作者:admin 2017年0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