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英才网中医优势病种胃脘痛诊疗方案-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中医优势病种胃脘痛诊疗方案-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因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其基本病机是胃膜受伤、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本诊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
一、诊断
本病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诊断要点: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2.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3.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南三龙铁路。
二、检查
本病的确诊依赖于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
1.胃镜检查
(1)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2)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样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检查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幽门螺杆菌、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肝胃气滞
症状:胃脘胀满或胀痛,胸胁胀痛,情志不遂时加重或复发,纳少犯恶,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病机:肝气不舒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延胡索、甘草。
2.肝胃郁热证
症状:胃脘嘈杂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近藤麻理惠,脉弦或弦数。
病机:肝郁化热犯胃,胃失和降京山天气预报。
治法:疏肝清热,和胃止痛。
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牡丹皮、栀子、甘草。
3.脾胃湿热证
症状: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恶心欲呕,身重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病机:湿热阻滞中焦,胃失和降。
治法:清热除湿,理气和胃。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豆蔻、生薏苡仁。
4.脾胃气虚证
症状: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
病机:气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除痞。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炒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炙甘草、鸡内金。
5.脾胃虚寒证
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或迟缓。
病机:脾胃阳气不足,胃失和降。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黄芪,桂枝,干姜、炒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神曲。
6.胃阴不足证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圣堂笔趣阁,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病机:胃阴不足阳亢,胃气失和。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益胃汤加减:北沙参,生地黄,麦冬、白芍、佛手、石斛、乌药、甘草。
7.胃络瘀阻证
症状: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柴鸥,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病机:病久损伤胃络,胃气失和。
治法:活血通络,和胃止痛。
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砂仁、生蒲黄、莪术、五灵脂、三七、延胡索、川芎、当归、白及。
(二)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
(1)体针:采取局部、远端和辨证取穴,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腧穴为主。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配穴:脾胃气虚加脾俞、胃俞、三阴交;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关元、公孙;肝胃气滞加期门、太冲、章门;脾胃湿热加内庭、厉兑、阴陵泉;肝胃郁热加太冲、行间、章门、期门;胃阴不足加胃俞、太溪、三阴交;胃络瘀阻加膈俞、血海。
操作: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可配合电针。中脘、脾俞、胃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可配合相应的灸法旺家小农女。
(2)耳针:取穴神门、胃、交感、十二指肠、肝、脾。
耳穴毫针轻、中度刺激,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其他疗法:穴位注射、推拿、背腧穴拔罐、中药穴位贴敷等
3.中医调护: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
(三)西医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去除致病因素,戒烟酒,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的药物,控制口腔及咽部慢性感染。反酸或胃糜烂、出血者,可给予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腹胀、恶心呕吐者,可给予促胃动力药;胃痉挛痛者,可用解痉剂;恶性贫血者,应给予维生素B12和叶酸;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需服用药物根除,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等抗生素2种与铋剂和(或)质子泵抑制剂合用,1个疗程1~2周。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者,应定期胃镜随诊,警惕癌变。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与早期胃癌难以鉴别,可考虑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疗效评价标准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
(3)有效: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
(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
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2.内镜下胃黏膜疗效评定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毒奶色
(1)痊愈:胃黏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
(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黏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
3.胃黏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黏膜病理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
(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黏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
4.量表评价标准
以所采用量表(如SF-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
五、难点分析
慢性胃炎的难点在于病情迁延、难以根治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
难点之一:病情迁延、难以根治。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在服药期间上消化道症状可减轻或缓解无尽之城,但停药后症状又发作。分析原因可能因为饮食不洁、幽门螺杆菌没有根除或重新感染,精神紧张,胃肠动力阻碍,十二指肠液反流没纠正,破坏胃黏膜屏障,这些因素致胃粘膜炎症逐渐加重甚或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病情加重。但临床上有的病人症状的严重与胃黏膜炎症的程度并不吻合大正三色,症状发作、缓解与炎症程度亦无密切关系,炎症并不是引起临床症状的惟一原因,很大程度还与胃的动力障碍和容纳性张力、对胃内容物敏感性增加等有关。所以在治疗上除了要根除Hp.保护胃黏膜,制酸减少H+弥散外。安定病人情绪、调整胃肠动力也显得非常重要。理论上,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有促胃动力和调整肠胃括约肌作用柳一村,临床上也有一定效果。但事实上,不少病人用久了也不奏效,体虚病人用了会有头晕。或腹泻副作用,影响了这部分病人依从性。因此,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以中医的健脾养胃、行气降逆法调整,守法守方金焕城,灵活加减,结合饮食、起居、精神的调理。评价疗效的标准要重视临床症状缓解与消失与否。不应以活检病理中的炎症程度轻重作为惟一标准,这样才能增强病人和医生治愈疾病的信心。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医药调整,铁路英才网慢性胃炎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难点之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这称为胃黏膜的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系指胃黏膜及腺管出现肠腺上皮炮灰朵朵开,根据肠化生上皮分泌黏液所含酶的不同.采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可将其分成小肠型化生和大肠型化生。小肠型化生的上皮分化好.而大肠型化生上皮分化差,因此大肠型化生上皮与癌的关系更密切,可视为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系指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腺管结构偏离了正常状态,其增生的细胞向不成熟的方向发展王宫风云,介于癌前状态,尤其是重度非典型增生,有人认为已近胃癌,宣手术治疗。对于上述两种胃癌前病变.目前尚无能明确阻断其进展的西药,即使找到导致个体慢性胃炎的原因.如针对幽门螺杆菌行杀菌治疗,或针对胆汁反流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对于降发的胃癌前病变也无济于事。因此,开展中医药逆转胃癌前病变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中医学认为,本病变多因慢性胃炎日久损伤脾胃,在正虚的情况下,气滞血瘀,内毒由生。治疗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正气充中,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癌前病变就会逆转。临床上常用的益气药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养阴药有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女贞子等:行气药有郁金、延胡索、佛手、木香等;祛瘀药有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等,解毒药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只有不脱离中医辨证论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上述中药,胃癌前病变是可以预防、阻断和逆转的.
潘树和名中医简介:
潘树和,男北京话骂人,毕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河北省承德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原承德市中医院副院长。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第二、四批、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市专家协会医疗学会会长,河北省中西结合学会第三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常委我要去旅行,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江西省科技厅科研鉴定专家,河北高职评委。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师从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世家名医、首都国医名师、全国名中医余瀛鳌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院长、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岐黄国医书院院长、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伤寒名家姚梅龄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年,对疑难杂病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和独特方法,疗效显著简恺乐。近几年,对《伤寒论》六经、方证理论有深刻理解,用经方对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病、发热性疾病、心身性疾病等疗效显著提升。从表证入手治愈众多难治性疾病发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50多篇,著作7部,科技进步奖9项,研制国家Ⅱ类新药一项,发表国家省、市报纸学术文章240篇,获振兴承杰出人才贡献奖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联系电话:13932466655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作者:admin 2016年12月24日